
1936年底,张思德作为红四方面军总部通信营1连6班的一名战士,随部队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组织上考虑他在长征路上多次负伤,身体很虚弱,决定让他去治疗休养。1937年初春,张思德被送到泾阳县安吴堡(今属陕西省咸阳市)的红军残废医院养伤。
这时,全国各地正掀起抗日的热潮,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发动了西安事变,中共中央随后命令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陆续进驻关中渭北地区。
红军前敌总指挥部进驻泾阳县云阳镇,总部卫生部设在了泾阳县蒋路村,残废医院驻安吴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就合作抗日问题谋求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一方面利用这段难得的大休整时间开展红军整训教育工作。

医院党组织时常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和党中央关于当前时局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任务、策略等方面的文件和报告,以提高红军战士的政治思想觉悟。
张思德的学习积极性特别的高,他利用闲暇时间,从医院借了一本边区《识字手册》,一边读毛主席的文章,一边用《识字手册》查不认识的字。医院的伤病员很多,护理员却很少,张思德就主动帮助护理员照顾伤病员,他每天扫院子,刷便盆,背伤员上厕所,把伤病员换下来的衣服,悄悄拿去洗净、晒干,各方面表现都很积极。与张思德同一时期休养的老红军杨再兴先生回忆说:“张思德中等偏上的个头,长方形脸,一对浓眉,厚嘴唇,显得憨厚,虽然不太爱说话,性格却很随和,对同志很热情,特别乐于助人。”
通过在安吴堡这段时间的学习,张思德逐步理解了党的远大奋斗目标和党在各个时期具体革命目标的关系,认识到党领导全国革命运动的历史责任和张国焘的错误路线,认识到要实现党领导抗战的责任,并为实现党的远大目标奋斗,必须要有无数共产党人的“无限的积极性和忠诚”。
1937年10月的一个早晨,张思德同志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入党以后,张思德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心里装的始终是党的事业、群众利益及他人疾苦。工作上,他勇于当先,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减轻群众负担;生活中,他先人后己,关爱战友,帮助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