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7月以后,“宁汉合流”。冯玉祥追随蒋介石,清党反共,陕西革
命形势急转直下。但是,偏僻的华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高塘塬革命力量集中,又有党掌握的高塘民团,党组织不仅没有遭到大的破坏,反而继续发展。中共陕西省委为了巩固和发展高塘革命阵地,派中共地下党员王芾南9月3日回到高塘小学,以教员的公开身份为掩护,接替马文宪的中共华县县委书记职务。17日,王芾南在高塘小学主持召开第一次县委扩大会议,会议正式选举产生华县县委领导机构,同时成立共青团华县委员会。中共华县县委由7人组成,正式委员5人,候补委员2人。王芾南任县委书记兼宣传部长,马文宪改任组织部长,陈嘉惠(又名陈树功)任农民部长,乔国桢任军事部长,王化民(又名王松年)、关中哲为候补委员,杜松寿任共青团华县县委书记。

华县县委机关所在地高塘距华县城50里,离渭南城区45里,路陡沟深,交通不便,省委文件要好几天才能传到。教师党员多在私立学校任教,所得只能维持吃饭;农民党员生活更苦;党费很少,活动经费极度紧缺;但是,中共华县县委和团县委的同志们齐心协力,迎难向上。

全县划分为四个区,区委都设在党员比较集中的学校内。一区区委设在高塘小学(同是县委机关驻地),区委书记景瑞卿,农委书记
刘俊义;二区区委设在瓜坡小学,区委书记郑维民,农委书记郑如璧;三区区委设在县立高小,区委书记侯理宰,农委书记张养性;四区区委设在谷堆小学(同是团县委机关驻地),区委书记杜芳亭,农委书记侯尚德。县委共辖4个区委29个支部和华阴、潼关两个支部,共有党员242人。为了既保密,又便于工作,中共华县县委以“花献舞”“王治华”作代号,县农委以“高万龙”作代号,团县委以“朱子庆”作代号,在印发文件时使用。县委书记王芾南主抓党团员训练、宣传材料、农运、武装工作,县委向各区委、支部发出10份通告,指出目前总策略。由于县委采取了许多得力措施,各地党团员积极活动,城乡革命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