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侠父,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因在学习中途对时局发表意见而被校长蒋介石除名),共产党员,大革命时期任冯玉祥国民联军前敌
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他领导的政治部,成员以共产党员为主,不仅对部队进行政治教育,而且作为党的一支宣传队,支持地方农民运动。不管哪里成立农民协会,宣侠父都派部队政工人员出席讲话,宣传国民革命,鼓舞农民的革命斗志。当时吉鸿昌师的梁冠英旅驻华县(今华州区),宣侠父常来咸林中学进行政治宣传工作。

1926年冬,冯玉祥的国民联军到达华县,国共合作,大力支持农民运动。宣侠父和师长吉鸿昌经常到梁冠英旅指导工作,住在咸林中
学,大力支持华县爱国运动。
时任华县县长叶振本,任人唯亲,卖官买官,侵吞公款,勾结劣绅,随意关押农民,动用酷刑,破坏农协。华县人民恨之入骨。宣侠
父了解实情后,毅然给国民联军驻陕总部发了一份电报,这个县长很快被撤换。
宣侠父不但在国民联军中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教育,而且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应师生邀请,在咸林中学作
报告。咸林中学的一大批热血青年都把他当成崇拜的导师、身边的英雄,一有机会,就聚集在他那里,和他一起讨论国内外形势,一起谈人生、谈理想,并积极参加他所主持的一切活动。
出身贫穷、思想进步的学生张之道,听了宣侠父的讲演,很受感动,决心将宣侠父当成良师益友,两人关系日益密切。一次,宣侠父
应咸林中学师生邀请作报告。事前,他先向学生们了解青年思想动态,并请大家帮他找一些《新青年》杂志作参考。张之道同学当时是《新青年》忠实的读者,平时将省吃俭用的钱全部购买了《新青年》,认真阅读,读后又小心保存,在众多同学中,唯有张之道给宣侠父拿来了全套《新青年》。宣侠父喜出望外,赞不绝口。
宣侠父不但有革命的远见卓识,而且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国学功底深厚,喜欢赋诗填词,擅长书法,使咸林中学师生大开眼界,常
有师生慕名求字。宣侠父抓住这一良机,热情播撒革命火种。他几乎有求必应,来者不拒,在咸林中学师生中留下了许多墨宝。1927年春,在一次关于时局问题讨论的聚会之后,张之道同学借机请求宣侠父赐字,宣侠父兴致勃勃,满口答应,思索片刻,即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以下四张条幅,每幅一首诗。
其一
右派诸人亦可怜,反俄反共自嚣然;
如斯也作胜利想,历史倒翻一万年。
——右派分子见此诗必愤而绝食矣,果如此亦无量功德也
其二
神州遍地涨烽烟,莫只登楼意黯然;
唯有齐心来革命,一条生路在人前。
——赴潼前一日为之道弟书此
其三
中华民族命何穷,都在铁蹄践踏中;
今日工农齐奋起,国民革命快成功。
——国民革命非工农群众参加无成功希望,愿之道弟志之
其四
人民渐自梦中回,革命呼声惊似雷;
同志如今须记取,自由要用血争来。
——革命须有牺牲然后看代价,与之道弟共勉之

这些诗句字字刚劲,句句铿锵,无不饱含热血沸腾的爱国情怀,无不充满大气磅礴的革命精神。1927年春,部队离开华县,东出潼关,进行北伐,咸林中学的张之道、朱竟成等20多位热血青年踊跃入伍。后来,他们在宣侠父的指引下,有的入党,有的成为共产党出色的政工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