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世界读书日主题为“阅读推动未来”。这个主题强调了阅读在培养个人、推动社会进步以及塑造未来的重要作用。
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建议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灵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另据图书馆杂志,世界读书日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
古人说“行百里者,看周遭事;行千里者,阅世间情;行万里者,穷天下经”。当今世界,信息化充斥着生活的每个角落,信息爆炸的时代,多读书,读好书,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好书推荐——第一本:《中国绘画简史》-陈师曾
本书是中国绘画史的开山之作和经典,深度感受不一样的中国美术韵味,领悟中国绘画的深邃,沉浸在美术之中,行走在绘画的历史之上。
推荐指数:☆☆☆☆☆

作者简介:陈师曾,原名衡恪,字师曾,号朽道人、槐堂,江西南昌义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陈师曾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深厚,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父亲是著名诗人陈三立。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任江西教育司长。1913年又赴长沙第一师范任课,后至北京任编审员之职。先后兼任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教授。
书籍简介:本书根据陈师曾在艺校讲授中国绘画史的授课讲义编辑而成。全书共分三编:第一编上古史,分六章,叙述三代至隋的绘画;第二编中古史,分四章,叙述唐至元的绘画;第三编近世史,分两章,叙述明、清两代绘画。全书梳理了历代画史脉络、技法沿革、题材变迁以及重要的画派、画家等,内容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对应内文配以300张典藏古画,是一本极好的美术史普及读物。本书还附有他撰写的数篇有关绘画史的专题论文。
好书推荐——第二本:《无限的清单》- 翁贝托·艾柯
这本书就如同在文学和艺术之间,进行一场眼花缭乱的旅行,行走在美术的历史长廊之中,汲取着美术的力量。
推荐指数:☆☆☆☆☆

作者简介:翁贝托·艾柯,意大利人,生于1932年,现居米兰,执教于博洛尼亚大学。他是享誉国际的作家、符号语言学权威、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艾柯被誉为“当代达·芬奇”,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出版过140多部著作,横跨多个领域。他在欧洲已成为知识和教养的象征,知识分子都以书架上放一本艾柯的书为荣。
书籍简介:《无限的清单》是博学大师翁贝托·艾柯继在《美的历史》《丑的历史》之后,最新推出的美学研究重量级作品。书中探讨了艺术、文学、音乐、建筑等领域出现的“实用清单”、“诗性清单”、“既实用又具诗性的清单”存在的意义与功用。艾柯将带领我们欣赏那些在阅读文本或观赏画作时常常忽略,甚至厌恶的清单——有限的清单、无限的清单;名字清单、图像清单、地名清单、属性清单;混乱的清单、令人晕眩的清单、非正常的清单……寻找清单的本质,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好书推荐—第三本:《从风格到画意:反思中国美术史》-石守谦
本书作者带来我们感受着中国美术的韵味与画意,去探寻中国美术的风格与画意,并从中有着自己的反思与思考。
推荐指数:☆☆☆☆☆

作者简介:石守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及考古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所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现任“中研院”历史语言所研究员。着力从文化史角度探讨画史风格与文化环境的关系,主要著作《风格与世变》《从风格到画意:反思中国美术史》《移动的桃花源:东亚世界中的山水画》,并主编《大汗的世纪:蒙元时代的多元文化与艺术》,另有学术论文多篇。近年主持“移动的桃花源——10至16惜纪山水画在东亚的发展”项目,主张以东亚作为一整体,来对中、日、韩三国的山水画发展进行全盘观察,特别注意三区域间的互动现象。
书籍简介:本书收录石守谦教授自1994至2007年间陆续发表的十五篇论文。共分五个单元,以元明绘画为主,上溯五代,下及20世纪。作者以中国绘画史的论述架构为经,以不同研究论题为纬,探索并示范中国绘画的研究方法。展现了艺术史微观的深入与宏观的渊博。本书不仅可提供中国绘画爱好者一窥中国绘画精髓的管径,更为中国艺术史提供一组多元、开放而可行的研究方法,是不容错过的一部佳著。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当你翻开书页,跟随美妙的文字一同上路,每一个与好书共度的时刻都是属于你一个人的好天气。读书的过程中,就像一场跨时空的对话,引领着我们走进作者精心构建的世界里,让我们在字里行间里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有书陪伴,让迷茫的心灵得到指引。愿书中的光亮永远投影你心,让心底的感动一直温柔长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