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件皮袄,承载着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浓浓师生情。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档案馆内珍藏着一件弥足珍贵的皮袄,1951 年冬,习仲勋将它送给了自己的启蒙老师郭培生。这件皮袄凝结着习仲勋同志对郭培生老师的感恩之情,也见证了陕西省委创建渭北革命根据地的艰辛历程。
1922年春节过后,9岁的习仲勋到家乡富平县都村小学上学,他的启蒙老师就是三原县武字区陵前镇东坡村的郭培生。郭培生一生执教,在都村小学教书22年,他思想进步,支持革命,治学严谨,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深受学生爱戴和乡人敬重。郭培生在都村小学教了习仲勋4年,对习仲勋革命思想的萌生、坚定投身革命道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习仲勋对自己启蒙时代的母校和老师怀有深厚的感情,此后数十年间,他时常谈起郭培生先生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言谈中充满崇敬怀念之情。1930年春,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中共三原特支决定,利用习仲勋的启蒙老师郭培生与国民党驻长武地方武装毕梅轩部队支队长王德修的亲戚关系,委派习仲勋与郭培生的六弟郭明效打入王德修支队开展兵运工作。郭培生老师虽然感到担忧,但还是以革命的利益为重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极力叮嘱六弟郭明效一定要向王德修极力推荐习仲勋。从此,习仲勋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兵征程。1932年4月2日,习仲勋、刘林圃等领导组织发动“两当兵变”,为陕甘革命播下了火种。1932年9月,习仲勋带领刘志丹留下的陕甘游击队第二大队的特务队来到三原县武字区后,即改编为渭北游击队第二支队。习仲勋任政治指导员,他与黄子文、贾拓夫、汪锋、赵伯平 等开启了创建渭北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征程。由于国民党当局不断对渭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这一时期,郭培生老师的家就成了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习仲勋、黄子文等人经常在这里召开重要会议,传达上级指示。为了保护习仲勋等地下党员的安全,郭培生专门对家里的窑洞进行了改造,并在原有的两孔窑之间加挖了一孔暗窑,在暗窑内打一地窖,并盘上土炕,供习仲勋、汪锋等领导人食宿和研究工作。

1951年冬,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将郭培生老师及其老伴接到西北局住了5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与郭老师一起吃饭叙旧。郭培生老师回家时,习仲勋送给郭培生老师一件宁夏产的二毛皮大衣、一件军衣、一块怀表和一笔生活费,希望这位一辈子担惊受累的恩师能够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