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阎红彦,陕西安定(今子长市)人。抗战时期曾任西北留守兵团第三团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四川省委副书记、中共中央西
南局书记处书记等职。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参加清涧起义。1931年任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大队大队长。同年秋,率部在甘肃合水与刘志丹领导的游击队会合,任红军陕北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
1932年游击队改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阎红彦任第一支队支队长,后任红军陕甘游击队大队长、总指挥,率部在陕西、甘肃开展游击
战争。1934年赴莫斯科学习,1935年回国。1936年任陕北沿河游击队司令员,后沿河游击队改编为红军第三十军,任军长。1937年后,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第三团团长、警备一旅政治委员。1945年后任太行军区第三纵队副司令员、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

1945年4月参加了中共七大;9月调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11月参加了邯郸战役,改任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副政
委兼政治部主任。1946年6月第三纵队出击陇海路;9月参加定陶战役。1947年3月参加豫北反攻;6月30日渡过黄河参加鲁南战役,8月挺进大别山;10月,阎红彦通过做商人资本家工作,筹措到大量布匹棉衣,解决了部队冬衣问题;11月白崇禧围攻大别山,三纵留守大别山坚持内线作战。1948年1月,陈锡联、阎红彦指挥三纵牵敌围绕大别山进行了十八天的“打围子”战斗;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三纵阻击从蚌埠向北增援之敌,12月15日会攻双堆集,歼灭黄维兵团。

1948年任第三兵团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四川省委副书记、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委书记兼四川
省省长、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等职。1963年12月兼任云南省政协主席。1967年1月8日逝世。